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

我談高鐵,由無家可歸說起

.
要上課的日子,我都會到離校不遠的母親家裏午膳。一邊進食,一邊閒聊,八十多歲的母親有時會問我電視新聞裏的事,像某某人姓名讀法,某某地名讀法等等。有時我上去遲了,都會看完香港電台的 [左右紅藍綠] 才離去。

看這節目,十次有三四次光火,兩三次搖頭歎息。有一次是一個不知甚麼團體在說高鐵,架了眼鏡一身電車男打扮的講者大數政府高鐵計劃的不是,說菜園村收地會令「公公婆婆無家可歸」。吓?我聽了直頭想打人!菜園村收地有豐厚的賠償方案,要上樓的可以上樓;要繼續耕種嗎?現在甚至可以給你換一塊農地。

無家可歸?你講緊我呀?

情緒化的話,失實的描述,就是這群人的技倆。是欺世,也是弄民。




這叫發展

高鐵必須起,西九總站縱然未必最好,但該沒有同規模的市區地皮去選擇。接著一定有人問為甚麼要在市區,其實這方面討論已多。不過一般人只著眼香港市民在那裏上車,卻沒有想到由國內來的旅客在那裏下車。總站在市區,酒店、消費點近在咫尺,由心臟放射出去,到那個景點都容易找到交通網絡,無論如何都比設在新界好。

不要說我向錢看,全世界都在增加旅遊設施與景點,香港要生存,你阿爸阿媽要活得好,將來你個仔個女要吃得好,就請不要拖住整個城市的發展。




這片土地

愛香港不是你們的專利,我這 50後愛得該比你們深。地球不斷變,世情也不斷變。今天你們每二十六步一拜,鼻孔裏索不到太多泥沙,就是因為有了混凝土。文化需要保育,環境需要保育,但你總沒可能不動這不動那就可以進行城市的正常更新與代謝

為甚麼唐式建築可以獨樹一幟,因為與漢魏不同;為甚麼明式傢俬別具一格,因為與唐宋相異。一代有一代的面貌,不更新,這一代就面目模糊。抱住個五十年代建築而不讓千禧年代風格的建築面世,這才叫文化斷層!




無原則就是原則

很奇怪,坐鐵路擺明環保過坐飛機 (高鐵所需的能源只是飛機的六分一,排碳量只是飛機的十分一),但一味與膠袋為敵的環保團體就是不吭一聲。這是那門子的環保?

可見現代變色龍真多,因為友好團體在做嘢嘛,所以自動收聲。嘿嘿,這又是一種原則!




黑洞飛馳

小丁那邊引述文章,說香港高鐵 26 公里都在地下,搭車只能在漆黑的管道飛馳。據說香港段高鐵可以開到 200 公里一小時,那麽說只須大概 8 分鐘就跑完這段路。女士補個妝,又或者像我這老人家,顛巍巍上厠所,分分鐘拉鍊未拉好就到了,有甚麼問題?

請問坐港島線由頭到尾要跑幾耐?
.